本策略於2015年通過,旨在透過綠色成長(包含農業、能源、旅遊、運輸、廢器物和水資源)以及減緩氣候變遷來實現永續發展,並提供植樹造林、能源和資源管理以及環境領域的具體目標。
約旦在其第三版國家自定貢獻(NDC 3.0)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根據該文件,約旦承諾在「商業如常」(BAU)情境下,於2030年前實現總減排31% 的目標。這個目標分為兩個部分:無條件減量5%,由約旦自行承擔;以及有條件減量26%,需依賴國際資金、技術與能力建設等外部支援。
本次NDC 3.0以2010年作為基準年,並涵蓋能源(含運輸)、工業製程與產品使用(IPPU)、廢棄物管理,以及農業、林業與其他土地利用(AFOLU)等部門。約旦強調,這些部門的協同減排對於實現國家氣候目標至關重要。
在具體措施方面,約旦已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從2020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28.5%;電動車的市場滲透率也顯著成長,達到21%,約有12萬輛電動車投入使用。此外,約旦積極推動城市與鄉村的植樹造林,年均碳吸收量約11,900噸CO₂e,並在工業部門推動水泥與化工產業的氮氧化物減排。大型基礎建設如 Aqaba–Amman 海水淡化與輸水計畫、快速公車系統第二期(BRT-2)等,也被納入主要減碳行動。
截至2024年,約旦已實現約24.8%的減排進度,相當於避免了9,269 Gg CO₂e的排放,顯示其在氣候行動上的積極作為與國際合作需求。
本計畫於2013年通過,為期七年,主要目標為優先考慮減緩和適應氣候變遷、保持低碳經濟成長、發展永續水資源和農業資源,同時將政策和法律框架納入各個私營和公共部門,為實施相關政策提供指引。
約旦被歸類為新興市場,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公布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在中東和北非地區中,約旦為自由度排名第三的經濟體,僅次於巴林和卡達,在全球排名則是第32位。該國是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歐盟-地中海自由貿易區以及阿加迪爾協定的成員國,也享有歐盟的「優先地位」(Advanced Status)雙邊關係。
約旦的主要經濟資源來自於磷酸鹽、草木灰等衍生化肥物、旅遊業、海外匯款和外國援助。設有多個工業區,得以發展製造業,包括紡織、航太、國防、資訊和通訊技術、醫藥和化妝品。約旦適合耕種的土地僅一成,因此產值主要依賴服務業及工業,包含旅遊、資訊科技、服裝、製藥、石油精煉、無機化學品、輕工業等。主要進口原油、精煉石油產品、機械、運輸設備、鐵、穀物。
1,179萬人
(2025)
522.5億美元
(2023)
3,940美元
(2023)
2.5%
(2024)
4.8%
(2023)
24.8%
(2023)
資料來源:工研院產科國際所、世界銀行、Branddirectory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Climate Change 2021
資料來源:工研院產科國際所、Net Zero Tracker